在一般人的认知中,古人是直接省略了恋爱,直接遵循父母之言,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事实上,古时的风气没那么死板,有一个节日可是被称为古人的“情人节”,那就是上元节。平日里,女子出门是有各种限制,但这一天是例外。于是,不少青年才俊和少女们,会在这一天上街,一边看各种节目、赏着灯,一边留意是否有自己中意的人选。
如果有的话,那如何搭讪?这个真不用替古人操心,翻开《诗经》第一篇《关雎》,这一篇可是古今通用的“撩妹”宝典,只是很多人只知道前四句,没耐着性子记住整篇。若是仔细好好研究,就会发现,现在的那些搭讪手段,只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的改良版本。
其实那四句,只能算个“引言”,精华都在后面。宋代有个名句:“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每每思念佳人时,总会摆上这两句,表达相思之苦。再来看看老祖先如何用八字概括: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这感情来得多么热烈奔放,没有丝毫忸怩,直接道出心中所想:我有一位心仪的姑娘,想得连睡觉也忘了。这么下去,能不形销骨立嘛?光想没用,哪怕想破脑壳,还得想办法“撩”,对方心动了,美好就在前方。
而且,古人采取的办法可是雅致多了,“琴瑟友之”,用弹琴鼓瑟的方法接近。来对比下现在,比那个加个什么号,可是有情调多了。距离拉近后,还得增进感情啊,“钟鼓乐之”,用钟奏乐来给对方带来快乐。
这首诗不过80字,却是完整道出心系某位女孩,夜不能寐,然后用各种方法接近并获取更进一步发展。层次分明,方法递进,给了人一个明晰的恋爱关系进程。这可是经典的免费教程,只是很多人不愿究其深意,光记得个“窈窕淑女”。
这篇“撩妹”的方式很是文艺范,不过,世间人群各式,大家所用的方式不会千篇一律。若是对着一位不通音律的少女,来一段“高山流水”,没准人家会直接让你替她背柴。如《召南•野有死麕》描述那般,得找对方法,直接用白茅将獐子一裹,放于少女面前,这就是我的表白。
看古人的种种感情表达,各有各的妙处,就看对面的佳人是谁。不过,后来的封建礼教制度是极度打压婚恋自由,这和他们所鼓吹的君权、夫权是呈对立状态,但追求美好的婚姻,是每一个人潜意识里的渴望。尤其到了明清,各类关于爱情话题的小说,至今都是经典。
古人除了用直接的方式,来告诉自己心中所恋之人的想法外,还会采取一些策略,比如:“欲擒故纵”。这如何理解?我明明是很喜欢你,但我就是不告诉你,我想看看你的真实想法如何。这估计和个人的性格有关,这其实有点“愿者上钩”的意味了。
他知道对面的女孩对自己是有意的,但这种情感在他看来也许还不够强烈。于是,他得以一种漫不经心的“冷姿态”来激化女孩的心思。
于是,姑娘着急了,滑头的家伙居然不和我说话,害得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国风•郑风•狡童》)。所以,若是熟读《诗经》,不但国语水平火箭般速度提升,连某种人际交往关系,也会学到不少。
有人会说,《诗经》里的故事离现在太远,有没有更近一点的版本?有,宋代的“调光经”,它出现在一个故事里,宋代的《张生彩鸾灯传》,大家在这天蜂拥出动,打着看灯的幌子,其实在偷偷看人。
公子张舜美和少女刘素香可是“一见钟情”,看看这位张生是如何让对方芳心大乱,张生先将自己好好整理一番,“汤瓶样摇摆过来”(假装不在乎),待走近后,“只在双眸传递”,这是啥意?大白话解释,用眼神撩拨。
这和现在的某些套近乎的招数,几乎一个路数,就是自己的仪表一定要光鲜,然后要摆出很不经意的样子,最后用眼神对上对方眼神,放点电波,有感应的,自然会有表现,就如刘素香,接到张生的电波,心乱了,腿也迈不开了,四目相对后,就决定了终身大事。
读完《诗经》,再看看这些故事,有没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撩妹”在古人看来,真不是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