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新進女同志之後,被朋友加入了一些臉書的女同志社團,讓我有機會多了解女同志社群文化,免得認識的女同志都是社運同溫層毫無代表性。身為過去二十年的人生戀愛文化觀察經驗值都點在異性戀的前異女,著實從中學到不少。
也許是前異女的大驚小怪,不過最近我觀察到一個很有意思的名詞——純婆。純婆,顧名思義就是沒跟男人交往過的女同志,而且要是婆,純踢真心是沒人在乎(幫踢寫個慘字,不過為何沒有純不分我也是有點疑惑)。根據我的搶手婆報導人A指出,他覺得純婆幾乎不存在,即使他自己也沒交過男朋友,不過我從女同志網路社群中的「純婆舉手」貼文反應熱烈這點中可以看出,應該還是有一定數量的人確實有這樣的自我認同,而且這個身份廣受其他人(其實主要是踢)的歡迎。
「純婆」這個群體之所以需要從其他女同志當中獨立區分出來,對有些人而言或許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透過辨認出誰是「真的女同志」,來避免對沒有建立關係可能的人投入感情。我的報導人B——小公主踢(我們尊重他的自我認同)表示,不小心愛上異女最後卡慘死的故事屢見不鮮,要不是曖昧了好一陣子結果對方說還是無法跟女生在一起、或是交往了老半天最後對方說對不起女生的身體我真的沒辦法、要不就是交往的好好的突然有一天對方決定接受家人的壓力跟男人結婚,經歷或是耳聞這些都市淒慘愛情故事後,女同志們一邊開玩笑地說要小心異女,一邊漸漸學會了要試著區分誰可以抵抗社會壓力、誰「真的可以」喜歡女生、誰只是想要玩玩嘗試一下。
「純婆」一詞的誕生,大概就是在這樣的社群戀愛文化脈絡中應運而生。
相較於男同志,異性戀女性、雙性戀女性和女同志彼此之間的邊界較為模糊,而相較於異男對於「變成男同志」或是與男性肢體接觸避之惟恐不及,異性戀女性嘗試與女性交往或是有親密行為的接受度大多高於男性。不過也就是因為邊界表面上模糊卻仍存在真實的社會壓力,「跨界失敗」的例子時有耳聞。
因為有許多失敗例子的存在,對於擔心重蹈覆徹的人而言,純婆相較之下是經歷過各種考驗富有經驗的女同志,他們了解和女生做愛是怎麼回事、面對社會眼光有自己的應對之道。這樣聽下來,我對乍看之下充滿刻板印象的「純婆」這個名詞為什麼會存在,好像多了幾分理解。
同志成長的過程中往往並不那麼常能夠找到與自己有相同喜好的同儕或是重要他人,在大眾文本之中也少有同志戀愛的存在,更遑論一直都有「不被看見」和「社會隱形」問題的女同志了。再加上潛在的挫敗可能,對於部分女同志來說,鞏固「自己人」的邊界和存在可能變得份外重要,也是一種自我防禦的方式。「純婆」也許是一種比較極端的劃界方式,但任何一種文化現象的存在大多其來有自。
如果有一天,任何一種性傾向都可以在成長過程中得到足夠的支持,相戀時的人們只需要考量自己的感受、任何一種戀情都不再需要面對社會壓力的時候,「純婆」可能就也不需要存在了。